不知不觉中,翔瑞工贸有限公司走进人们的视线。这个曾经不为人知的小厂,在没有人员、没有技术、即将宣布破产关门的情况下,两年之内,不仅还清大部分欠款,同时走向市场实现盈利。这发展历程听起来就是一路艰辛,可翔瑞工贸有限公司却真的做到了。
早在2010年,豫鹰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了翔瑞工贸有限公司,以生产保温表箱、混凝土阀门井盖、表井盖、预制构件等产品为主,一方面自给自足供应豫鹰工程需求,另一方面希望翔瑞工贸能够走上市场实现盈利。可几年下来,由于人力、技术、资金等各种原因,工贸公司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并且欠款90万元,几近关门。2015年底,当豫鹰公司把重整翔瑞工贸的任务交给刘素彩时,面对翔瑞工贸现状,她慎重考虑了好几天,她考虑的问题并不是如何“做大做强”,而是到底“干与不干”。刘素彩如是说:“如果干,那可要下苦功夫,作为一名女同志,我究竟能不能吃得了这个苦?”最终,不服输的刘素彩还是下定了决心和副厂长吴学峰两人一起重整翔瑞工贸。她做得第一件事就是把翔润工贸外欠钢筋、水泥等原材料的欠款统计在一张A4纸上,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她说:“我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先还钱。”
重整初期,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没有人员,说起来是翔瑞工贸公司的厂长和副厂长,可一个厂只有她和吴学峰两个人;没有技术,和市场抢份额,去别的厂学习根本没有人愿意教;没有资金,连采购原材料的资金都没有;各种难题亟待解决。面对现状,刘素彩思维清晰,她知道要想发展翔瑞工贸,关键点在于必须要有核心的技术支撑。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有一个技术难题——‘大型井盖’需要攻克。这种井盖面积大,中间有孔便于工作人员上下。如何做到井盖与表井密封严丝合缝,孔口与阀门上下对齐,并且确保经久耐用,对于他们来说是个难题。为了攻下这个难题,刘素彩和吴学峰晚上沟通到凌晨1点,早上7点就又赶到现场,拿尺子仔细测量阀门与阀门之间的距离、阀门与水表之间的距离、水表与四周墙壁的距离,然后细心研究、慢慢琢磨,比着葫芦画瓢,一点点绘图,之后亲自下手调整钢筋笼的编织法,反复修正不断改进。他们整整努力了5天,终于攻克了难关,制成了第一块大型表井盖。随后这种表井盖分为1.2、1.6、1.7、1.8等多种型号批量生产,供应多个工程使用。
为了保证每一处大型井盖质量过关,工作当中刘素彩精益求精,她扑下身子像男人一样吃苦耐劳。2016年冬季新华路湛河桥管道改移,此处阀门井盖长4米,宽3米,由于体积过大不便于运输只能就地预制,并且预报天气第二天有雨雪,雨雪将直接影响井盖的凝固。为了保证预制井盖有充足的养护时间必须连夜完成。数九寒天冷风嗖嗖,湛河沿岸空旷辽阔,为了确保井盖质量,刘素彩和吴雪峰就在这冰天雪地了,坚持到凌晨3点完成了井盖预制工作。吴雪峰佩服的说:“我是个男同志都被冻的全身打颤,她是女的估计更是冻个够呛。”
大型表井盖的成功有点像是给“重症患者”打的一剂“强心针”,刘素彩和吴学峰多了一点信心。可要想使翔瑞工贸起死回生还需逐步“对症下药”。毕竟翔瑞工贸是国营企业,比不了小作坊,不论税收、原材料还是人工工资,各方面都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为了确保品质,运营成本自然比小作坊高出一截,和其他厂家竞争确实不具备价格优势。如果想要走向市场,质量过关的同时必须压缩成本。于是刘素彩和吴学峰两人合理分工,一个负责管理,一个主抓生产。他们统筹规划,在保证原材料的品质上,充分利用原材料,可以说是“可汤泡馍”,哪怕是一小截钢筋或是一小捧水泥都被充分利用,绝不浪费。以直径1680mm、厚度200mm的井盖为例,原本一吨钢材能够制作11个,根据规格的不同做精细化计算后,现在一吨钢材可以完成14个井盖。同时为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加快生产速度,他们二人亲自下手和工人一起干活。他们扑下身子的工作态度带动了工人的干劲儿,促使工人技术越来越熟练,产量也不断提高,原本一天只能编织5个井盖,现在一天编织20个也不在话下的。
生产工艺在不断地进步,产品也在努力的创新。翔瑞工贸之前一直在研发一款保温表箱,技术基本成熟,但是随着翔瑞工贸的亏损,保温表箱也无人问津。刘素彩觉得这个保温表箱是翔瑞工贸今后走向市场很好的一个招牌产品。于是她重新拾起保温表箱,并多次进行市场调查和研究,她发现表箱的锁扣是提高表箱密闭保温的关键点。于是她再次对保温表箱的锁扣进行设计调整,通过锁扣再次提高表箱的密闭保温性能。2016年她将保温表箱申请国家专利,很快专利就被正式批了下来,保温表箱得到“国家专利”信得过招牌,受到市场青睐,不但公司使用,舞钢及郏县自来水公司也相继采购。
他们的各种努力使得翔瑞工贸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而翔瑞工贸真正的实力,在2017年的“三供一业”工程期间彻底被激发。公司要求翔瑞工贸生产1530套混凝土阀门井盖,这是翔瑞工贸从未有过的产量,按照现有设备产能推算,他们需要增加三倍人手,并且必须24小时不停生产才能完成任务。“三供一业”是政治任务、民心工程,刘素彩坚定的说:“公司上下齐动员,翔瑞工贸坚决不能拖后腿,咬紧牙关,干!”于是,他们卯足了劲儿开启了日夜不停生产混凝土井盖的模式,可正当井盖如火如荼的生产时,又接到了新的生产计划——不锈钢新型防冻表箱568套!根据翔瑞工贸的生产规模,这个数量可是几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呀!怎么办?想方设法还是“干”!他们在确保混凝土井盖按计划生产的同时,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整,重新分配下料、剪板、握弯、焊接、组装的师傅。技术人员不足?外聘!操作工人不够?再找!职工可以轮班干,加工机械不能停,拼尽全力也要供应需求。一切都做好准备,就在这十万火急、刻不容缓的关头,偏偏又传来了不锈钢材料生产厂家因大气治理被迫停产的消息,原材料不能正常供应,拿什么生产?!刘素彩和周学峰继续想办法。他们俩人多次跑到不锈钢厂家去现场沟通,他们的热情和执着感动了对方,对方决定把仓库里给另外一家准备的板材先给翔瑞救急。不锈钢原材料的问题终于解决了,一口气没有松,加工2300套钢制水表井盖的任务再次如排山倒海之势压到了翔瑞工贸肩头。此时翔瑞工贸整个厂区已摆满了混凝土井盖、不锈钢表箱,机器设备日夜不停,焊工、焊机无暇分身。面对现状,刘素彩向公司领导汇报困难,公司领导立即安排相关单位支持配合,周庄水厂腾出场地、贡献焊机,机修、管网处当天就派了12名焊工师傅带着焊机、切割机前来支援,最终在公司兄弟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翔瑞工贸胜利的完成了钢制水表井盖的任务。回忆“三供一业”的那两个月,翔瑞工贸的潜力一次又一次的被激发,短短63天内共完成混凝土井盖1640块、不锈钢防冻表箱1008台、钢制水表井盖2545套,强大的战斗力确保“三供一业”工程所需,翔瑞工贸的实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一次又一次的挑战,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翔瑞工贸不但没有气馁,反而展示出越战越勇的势头,刘素彩他们越干越有劲儿。自今年6月至今,她和吴学峰再也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他们的付出逐渐带动其他职工的干劲儿,师傅们的技术水平提升了,机器设备增加了,刘素彩抽屉里的那个欠款账单也一笔一笔的被划掉了一大半。经历了“起死回生”的翔瑞工贸迎来新的转机。在不断调整内部管理之后他们开始大力拓展业务,找朋友、托关系,推介产品,郏县、舞钢自来水公司需要保温表箱,某部队的需要管线标桩,路灯管理所需要路灯底座、城管处维修队需要污水井盖及雨水篦子等,各处买家相继与翔瑞工贸签订合同,虽然数量不大,价值不高,但这一单单合同却是工贸走向市场的最好证明。
翔瑞工贸一步步走出难关,刘素彩也变得更加自信。对于工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她认真的思考并坚定地说:“只有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得到市场的认可翔瑞工贸公司才能迎来更好的发展!”有目标就会有方向,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翔瑞工贸的明天将更加值得期待!
上一篇: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一行到我公司调研指导工作
下一篇:一堂别开生面的培训